静观在天府镇(插入之前推文)的东北边,因此路上花费了近一个半小时时间。虽然天气不甚佳,但比起出门时的淫雨霏霏,雨停便是最大的满足。
顺着导航,车停到了一处高地,错落的地台和青石板铺就的人行道令友人惊呼“阔绰”,想来青石板这类玩意儿贵在运输成本,在这本就产石的乡村,实在是就地取材而已。
导航和实际地点大约差了近百米,这百米之间有断墙相连。初见了一个石头砌的城门,上无字,只是挂了一块字都快磨没了的“危险”牌子;继续看这段城墙竟还不短,延伸处还有另外一个被封死的石门,也不知是哪代何时的石墙了。只是如今和村民自建房以及乡村的“厕所革命”融为一体,说不清是好还是孬。
走近塔坪寺,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左侧一池,后方竟有一亭,十分雅致。欲到亭中一游,发现后面是一条幽静的景观廊道,重庆近日阴雨连连,青石板上青苔覆满,走路都要战战兢兢。
这便让我对塔坪寺充满好奇,然驻足一看,有一座顶端有一只用碎瓷片拼接的狮子的华表。猛然忆起曾经看过的一本书《失踪的上清寺》中提起过此地,当时这座华表还是一对,据说此寺是当年某位富贵人家的孝子为母亲修建的私庙。不知为何华表仅剩一座,也是遗憾。
继续深入探寻,愈发觉得惊喜不断。左侧是巍峨的三圣殿,虽殿内金碧辉煌,但石阶幽幽,青苔丛生,竟分不清是古朴还是新鲜。
直行是建于清代的经幢和刻有“大千世界”的牌坊,经幢上记载了关于塔坪寺的一些故事,还有用水泥遮掩经幢上刻字的痕迹,它经历了多少我们无法历数,但也能由此推测一二。
右侧是建于明朝的石牌坊,为仿木结构,有二重歇山顶四柱三门,正中有”第一胜境”横匾。穿过牌坊便进入前殿,再往里走就看到了塔坪寺名字的起源“石塔”。
石塔建于宋绍兴十六年(1146),为七级楼阁空心方塔,高十余米,每一层都有匾额,令手手印象深刻的就是第三层的“未来清凉”一句。
塔内有石梯供单人上下,而今已并不能上塔,只作观赏。
这七层石塔是佛教中的上乘,七级浮屠也莫过于此。据考究,石塔曾覆有金色琉璃瓦,熠熠生辉,而今铅华褪去,只余这石质塔身庄严肃穆,塔角铜钟在晚风里声声入耳。